在鋰云母粉加工工藝中,提高粉體的細度是很多廠家的目標,畢竟下游應用對粉體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了。不過我們也經常聽到客戶吐槽:“細度上去了,可是電費也上去了,也不知道劃不劃算!”這就比較尷尬了:磨吧,能耗高,成本大;不磨吧,競爭力小,效益差。
其實這個問題背后,不單單是“磨機能力不足”,而是整個粉磨工藝中存在短板。簡單來說,就是“電沒用在刀刃上”。那么,怎么才能真正實現“細而不耗”?作為在粉體行業扎根多年的團隊,桂林鴻程這幾年陸續幫不少鋰云母廠家做了系統優化,也總結出一套穩定細度,同時控制能耗的實用方法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一般來說,鋰云母粉要磨到特別細的時候,很容易導致電耗暴漲,通常都離不開這兩個常見原因:
一是無效研磨變多。分級機的參數如果設得不精準,比如轉速過高、風量太大,很容易把已經合格的細粉重新吹回磨盤再磨一次。這就好比已經篩好的面粉又被倒回磨道里重復加工,電費當然蹭蹭往上漲。
二是主機負擔太重。如果進料粒度偏大,主磨機(比如立磨、雷蒙磨)就不得不先做大量的粗碎工作,等到真正進入細磨環節時,電就已經耗了不少了。我們之前測試過,進料粒度降低30%,主磨機能耗大概可以降8%~15%。
方案一:優化分級機系統,告別重復研磨
想讓分級機更精準地分選出合格的粉體,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分級機轉速:其實轉速可不是越高,細度就越好。有時候轉速過高反而會讓很多合格的細粉重返磨機,讓物料進行重復研磨。
風量與風壓:我們要根據現場情況設置風量和風壓,避免風大了把粉吹回去,風小了產量跟不上的情況。
導流葉片角度調節:導流葉片就像是氣流分選的“導航儀”,調節它的角度可以改善氣流分布,讓分選穩定,減少誤判和返料的情況。
像某些客戶,他的分級效率只有65%,經過我們現場協助調試,效率提升到了82%,電耗降了接近18%,而且細度穩定性也明顯提高。
方案二:增加預破碎環節,給主磨機減負
在磨粉前增加一道破碎流程(比如用顎破、錘破或沖擊破),先把鋰云母原料破碎到較小粒度(如10mm以下),再送入主磨機。這樣一來,主設備不用再費勁做粗破碎,就可以更專注地細磨,電自然就省下來了。
雖然預破碎需要增加一些前期投入,但從長期來看,節省的電費和設備損耗,帶來的回報往往都超出破碎的投入。
組合使用,效果更加明顯
單獨做某一項優化就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了,如果把分級機調整和預破碎工藝結合起來一起使用,那才是真正的降耗方式。前端磨機“吃細糧”,后端精準分選,整條產線的電耗和磨損成本得到控制,電費降了,產能和質量還能更穩定。
鋰云母磨粉不一定要在細度和電費之間二選一,關鍵還是看工藝是否合理、設備是否高效。我們桂林鴻程不僅提供性能可靠的磨粉裝備(如HLM立磨、HC擺式磨等),而且愿意幫助客戶優化產線,實實在在做到降本增效。
如果你也在為高能耗問題頭疼,不妨聯系我們的技術團隊,獲取針對性的節能方案與設備選型建議。歡迎聯系:13627861668,我們會為您提供專業的鋰云母生產線方案。